中國的經濟在不斷的高速發展,制造業也在不斷地前進著。由于發展的不平衡和人們生活方式與認知的轉變,如今的“民工荒”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在此背景下,由于勞動力的稀缺,人工成本必將進入上升通道,從而提高機器效率來替代人工的長時間的工作已經成為長期的發展趨勢。同時,促進中國制造業向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的轉型。
“十二五”規劃明確規定,將改造提升制造業、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即實現由主要依靠規模增長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調結構,促轉型”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之一。在調整結構過程中,實現轉型的企業將能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優惠政策;與之相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業將面臨淘汰的境地。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會促進企業加快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工業企業通過大量運用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提高生產效率。例如,現今已有不少行業正在進行的轉型時,就是運用高壓風機為水處理曝氣提供氣源;用于電路板行業除塵;用于印刷機械的配套設備;物料輸送系統和工業吸塵等等。高壓風機本身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因此在機械設備上的應用可以提高整體的效率,同時節大大地節省了人工的成本。使一些行業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占領行業制高點。
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工業自動化開始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然而,在今自動化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也反映出國內機械制造的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國內缺乏開發生產高端核心技術。
臺灣作為中國血脈相承的一部分,其產業升級對中國機械行業很值得借鑒。臺灣的機械產業在產業轉型的浪潮沖擊中,重新尋求“產業升級”的方向,提出了以信息與機械工業等為代表的策略性工業,采取多種措施予以鼓勵,以實現工業升級與經濟結構的轉型。保持了持續的發展。目前,臺灣開始推動以建設“科技島”為中心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對比臺灣機械行業發展時期的背景,我們可以發現,而如今的中國的內陸地區正處于這一階段,一方面是面臨著國內用工、高效和低耗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國外的機械制造業的沖擊。正是在這種趨勢下,剛好為制造業指明了轉型的方向,是制造產業升級換代的最佳時機。因此,中國機械制造業必將會很快面臨著轉型的浪潮!